木木体育 上海这次2个月的居家隔离,给很多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心理印记。甚至可能会改变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观。 曾经的上海人以为物资充沛,想买啥就买啥,快递3天不到就算太迟的日子会永远持续下去。然而事实证明,没有什么是永远的,爱情不是,生活也不是。 就算身在国际大都市,也可能遇到有钱也买不到东西,有东西却没人配送,有人送却要花大价钱的情况。 现在回头想想,这次疫情打破了一些无形的东西,可能是安全感,可能是信心,也可能是一些别的什么东西。就算一切恢复原样,重新繁花似锦,灯红酒绿,上海人也没法彻底回到2022年3月以前的状态了。 也许他们改变的方式不一样,改变的方向也不一样,但确实和过去不一样了。 极简主义者开始囤货了 上海大概算得上是“断舍离”的大本营。我身边有很多朋友,装修的时候都恨不得家里光溜溜的,像样板房一样,杂物要么藏在柜子里,要么扔掉,反正绝对不能搁在外面碍眼。 包括我妈都是如此。她老人家口头禅就是:“这个没用了,扔掉吧!”我才搬出去两个月,她已经把我的旧书杂物扔得干干净净,名副其实的扫地出门。 这很正常,上海房价贵,寸土寸金,家里空旷的空间越大,越有面子,越叫人舒服。 而囤货相当于把大几万一平的地皮拿去储存暂时用不上,却又随时买得到的东西,显然既不划算,又不符合美学。所以断舍离在上海特别盛行。 很多上海人,习惯了菜肉水果,当天买当天吃,家里大米顶天了不会超过20斤,各种调味品不到快要见底,是不会想起来补货的。 这次疫情可以说结结实实地给上海人上了一课。很多人疫情结束头一件事,就是去买冰柜。有个群友感慨,疫情前,她连冰箱的三分之一空间都用不完,现在,她觉得冰柜真香。必须看到冰柜和冰箱都满满当当的,才能安心。 那么长时间,靠物资充沛才培养起来的安全感,被破坏了。 节俭派开始消费了 和囤货派相类似的,疫情也改变了一些原本很节俭的人的消费习惯。 申城居,大不易。生在上海,花钱的地方很多。别的不说,光是买房换房都能把人掏空,教育费用、医疗费用也是一大笔开销。很多上海人还是非常“做人家”(节约)的。 我以前有个同事,从来不在外面买饮料,午餐经常去罗森超市买个饭团就对付了。起初她说为了减肥。后来混熟了才知道,原来她家为了买学区房,贷款几百万,每个月扣掉公积金,还要还将近1万的房贷。她还准备存钱给儿子买婚房。顺便一提,她儿子才读小学二年级。 这次疫情期间,我看她天天朋友圈发图,今天团了这个,明天团了那个。什么奶茶、小龙虾,冰激凌,小火锅,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她的认知。 解封了,我以为她会消停了,还是天天发美食照。她说,想穿了,说到底钱花了,东西吃下肚,才是真的自己的。人生苦短,何苦亏待自己呢? 这有点像地震后劫后余生之人的感受。没事的时候,雄心万丈,人总以为可以凭双手打下一片江山,实现阶级跃层。只有经过天灾人祸,才发现个人是那么渺小。千辛万苦攒下的那点家业,到头来啥也不是。 还不如抓紧生命中的每一天,对自己好一点,人生得意须尽欢。千万别等无花空折枝。 疫情过后,上海的恩格尔系数大概会变大。只要体会过想吃买不到的感觉,就不会再吝啬于在吃上面花钱。 疫情过后,家里只要断了零食,我就觉得心慌。 中产月光族开始存钱了 上海是个消费主义横行的城市。有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叫做高薪月光族,又叫隐形穷人。 有的上海家庭,年收入大几十万,有房有车,外表光鲜亮丽地不得了,出必有车,食必饭店,人人称羡。实际上存款少得可怜,两个月生活费有没有都是问题,一遇到事情,还要问别人借钱。 我在论坛上看到类似的情况还不少。 不是赚不到钱,只是花得比挣得快。听上去收入是不少,可是那么高的收入,为了面子买单的情况也不少。亲戚朋友都知道你挣钱多,总不能过得太寒酸。 中产阶级说起来收入高,实际上扣掉房贷车贷,扣掉私立学校的教育培训费,扣掉养车的钱,扣掉旅游消费,日常开销,也就不剩什么了。 在上海这地方,要过得好,那是没有止境的。手松一点,多少钱都能漏出去。 倒是这次疫情,让一部分高薪月光族感到了恐慌。所谓的高薪,不一定可以一直持续下去,管你是中层还是高层,说裁员就裁员了,说减薪就减薪了。手头不留点余粮,能行? 另一方面,一些隐形“负翁”们发现,疫情关在家这么长时间,不出去吃喝玩乐,不用为了面子消费,反而存到钱了。 有个网友说,自己四十多了,虽然不用问亲戚朋友借钱,但是一直有卡贷。这次疫情,因为花钱的机会变少了,他把信用卡都还清了,自己反省了一下,觉得之前旅游这块花钱太多了。 存钱这事一旦开始,也是令人上瘾的。加上安全感的缺失,估计会消灭掉一批高薪月光族吧。 对房子的看法改变了 以前有个外地朋友调侃,说上海人不是正在攒钱买房,就是在寻思着换房。10个上海人,有9个近期或远期,有购房或者置换的计划。 虽不中,亦不远矣。经过这次疫情,很多上海人的想法改变了。 有些人放弃了换房计划,毕竟一旦有事,几百上千万的房子放在那里,又不能吃,又不好变现。还不如手上拿着现钱,进可攻退可守。 还有一些人发现,房子不是光看大小和地段的,社区环境,甚至居委会也很重要。这次发物资,大家心里就有数了,哪些街道是亲儿子,哪些街道是后妈生的。虽说居委会平时好像不存在,但是关键时刻,比亲妈都管用。 可能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居委会都会成为影响房价的因素之一。 区区两个多月,上海人的消费习惯真的改变了不少。有些东西也许过段时间就会好了伤疤忘了痛,而有的可能久久都不能磨灭。 那么这场疫情给你带来了哪些行为习惯上的改变了,欢迎一起来讨论。 ![]() |
1
![]() 鲜花 |
1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业界动态|虎丘便民网
2025-04-26
2025-04-26
2025-04-26
2025-04-26
2025-04-26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