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虎丘便民网

自媒体资讯干货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立即登录

如尚未注册?

加入我们
  • 客服电话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xjubao@163.com
  • APP下载

    虎丘便民网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虎丘便民网公众号

虎丘便民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海湾战争前,钱其琛劝萨达姆回头,萨达姆问:美国真要发动战争?

2022-12-16 发布于 虎丘便民网
1 diamond price in bigo

1990年7月下旬,钱其琛率中国代表团到沙特访问,准备与沙特签署两国建交公报。

访问第二天,前一日还同钱其琛顺利会谈的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亲王却忽然不见了踪影。

钱其琛等人等了他一个白天,亦没能等到费萨尔亲王现身,原定的建交公报签署时间只能无原因向后延期。

钱其琛问沙特方面负责人,费萨尔亲王到底去了哪里?沙特人员回复:因为有紧急事务需要处理,费萨尔亲王暂时抽不出时间来招待中国来客。

钱其琛等人非常不解,担心中沙建交事情临时有变。

幸而,当天晚上,费萨尔亲王急匆匆赶来见钱其琛一行,并按照双方约定,与中国完成建交公报的签署工作,中沙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期间,费萨尔亲王向钱其琛透露,他之所以白天未能按照约定时间来签署建交公报,是因为沙特国王法赫德叫他立马赶往伊拉克和科威特,调解两国之间产生的矛盾。

那个时候,虽然伊拉克与科威特早有世界皆知的隔阂,但谁也没有料到,这种局面最终会升级为“兵戎相见”。

钱其琛说,科威特和伊拉克的矛盾起因能追溯至他们同属奥斯曼帝国时期。

1871年才“加入”奥斯曼帝国的科威特“沦为”巴士拉省治下一个县很长一段时间,直到1921年,伊拉克宣布独立,成立伊拉克王国。

但即便如此,伊拉克的统治者仍把科威特视作他们的“一部分”,公然觊觎科威特的领土,不仅没有清楚划分两国边界线,而且在科威特宣布独立后,仍时不时侵犯科威特,同科威特闹出各种边界纠纷。

再加上,经历8年战争后,伊拉克欠下大笔债款,其中欠科威特的就有140亿美元。

伊拉克方面希望OPEC能降低石油产量,令石油价格上涨,方便他们尽快获利归还债务;可科威特反倒提高石油产量,引发石油价格大幅度下降的后果,惹恼伊拉克。

不久,伊拉克发表声明“指责”科威特借伊拉克与伊朗战争的机会,在伊拉克内部兴建军事基地,并“建议”科威特及其余阿拉伯国家免除伊拉克的战争贷款。

伊拉克特意强调,科威特自古以来,就是伊拉克的“一部分”,将他们对科威特的侵占之心表露无遗。

1990年8月2日,在与科威特关于石油问题的谈判彻底宣告失败后,伊拉克的3个师级力量突然越过科威特边境,向科威特发起攻击,触发海湾危机。

01,中国的态度:海湾危机爆发,中国首先保护在那里的中国公民,其次则是力求和平解决海湾危机

海湾危机爆发,中国第一时间得到消息。

同日,中国外交发言人针对此事发表声明,称:中国一如既往拥护和平,伊拉克与科威特都和中国有着友好关系,此次伊拉克入侵占领科威特,是一件严重违反国际关系准则的事情,中国希望双方能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去解决争端和矛盾。

8月4日,中国外交副部长杨福昌紧急召见伊拉克和科威特的驻华大使,分别向他们表明中国态度,重申中国立场。

同时,由于科威特突然遭受战火袭击,故而保护在科威特的中国公民便成了中国政府必须立刻执行的任务。

中国驻科威特大使馆付出巨大努力,只花费20余天时间,就把当时在科工作生活的近5千中国公民全部转移到安全地界,其中还包括许多香港和台湾的同胞。

多年后,钱其琛回忆当初,说:台湾在科威特设有一个商务代表处,但科威特战乱一起,当中的负责人便独自逃之夭夭,完全没有在意同在科威特的其余台湾人。

100余名台湾人没有办法,只能求助中国大使馆,中国大使馆果断满足他们的要求,带领他们一起撤离;

部分香港同胞手中则持有英国护照,半点儿作用不起不说,而且可能带来更多危险,他们无奈之下,尝试向中国大使馆发出求助信息,得到中国大使馆协助,成功撤离科威特。

联合国方面也很重视此事,当天便召开紧急会议,通过谴责伊拉克侵占行为的决议,其中,中国投了赞成票。

随后,联合国安理会对伊拉克实施海陆空全面封锁与制裁,成立专门负责此事的661委员会,处理海湾危机相关事宜。

同年9月下旬,钱其琛到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期间,他再度重申中国对海湾危机的立场,呼吁伊拉克正视国际社会的要求,立刻停止对科威特的侵犯占领。

钱其琛强调:中国不但主张和平解决海湾危机,而且不赞成大国公然介入海湾危机,因为如此行为,只会让局势变得更加复杂。

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同意中国看法,告诉钱其琛,无论是以联合国名义打仗,还是美国自己出兵,都应该避免。

尤其美国执意“单干”的话,形势会愈加危险,当年的朝鲜战争便是一个负面例子,可他不相信美国会把军队交予联合国去指挥。

会见法国外长时,钱其琛也曾试图说服法国方面利用自身对伊拉克的影响,促成伊拉克撤兵,但法国外长明显非常无奈,别有意味对钱其琛说:“有时候,朋友并不会听你的话。”

02,出访的目的:只有真正见识过战争的残酷,才会珍惜和平的不易,哪怕仅仅一线希望,也不应该选择放弃争取

1990年10月,危机依然笼罩在科威特和伊拉克的上空。同月中旬,约旦国王忽然向中国发出提议,希望中国能出访伊拉克及海湾地区。

作为与中东诸国皆没有太多直接利益关系的国家,中国切身见识过战争的残酷,了解和平的来之不易,也确实希望世界能减少战火的侵害,因而哪怕只有一线可能性,中国也选择竭力争取。

同年11月初,在中央的指示下,钱其琛接过重任,以中国特使的身份出访海湾地区。原定的出访顺序是沙特、约旦、伊拉克和埃及,可美国方面获知此消息后,却立马提出,希望钱其琛能与将到埃及访问的美国国务卿在开罗会晤。

中国方面只能临时调整行程,把埃及放在首位。同月6日,钱其琛飞往埃及,与美国国务卿在开罗机场“巧遇”。他们并肩走入机场贵宾室,交谈一个半小时。

期间,美国国务卿提出希望中国勿要阻扰授权对伊拉克进行一些包括军事行动在内的必要行动的“意见”,钱其琛明言回复中国此次出访,并不存在什么“方案”,也不会“授权进行调解”,只想“在联合国的会议框架内对伊拉克领导人进行劝说”。

随后,钱其琛按照计划,正式对埃及、约旦等国进行访问。

同月11日中午,他乘飞机降落巴格达。空荡荡的机场与半年前川流不息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带给钱其琛很大感触。

当天中午和晚上,他与当时伊拉克的副总理兼外长阿齐兹进行两轮会谈,向阿齐兹明确说明他的出访目的,重申中国对海湾危机的原则立场。

次日上午,钱其琛登上伊拉克方面派来的,没有什么特别标识的“专车”,前往“指定地点”,与萨达姆见面。

钱其琛说,那天的萨达姆明显和以往有了很大区别,他穿着一身军装,腰上别一支手枪,迎面便能感受到一股山雨欲来的紧张气息。

他先向萨达姆递交一封杨尚昆的信件,接着开门见山,直入主题表示:他昨日已和阿齐兹两次会谈,仍有几点想要强调,其一,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向来友好,同伊拉克已建交30余年。

中国支持阿拉伯的正义事业,非常关切阿拉伯地区国家之间的紧张局势,希望能和平解决双方争端。现在,爆发战争的危机愈加严重,他希望听听萨达姆对这件事的看法。

萨达姆同样没有客套,顺着钱其琛的话,直接表述他的立场和观点,只是话中多有强词夺理的蛮横之意。他说:科威特本就属于伊拉克,正如香港属于中国,伊拉克从未承认过与科威特的便捷。

“8.2”前,美国等国便施加阴谋于伊拉克,科威特更是与其勾结;“8.2”实质为伊拉克的“保卫战”。

此外,萨达姆强调,中东最根本的问题是巴基斯坦问题,伊拉克一直有为和平而牺牲的准备,伊拉克愿意用开放和大方的态度同各方交流,在没有取得任何事先保证的情况下,伊拉克的“任何灵活态度”都可能导致十分严重的后果。

话到这里,萨达姆忽然停下讲话,回视钱其琛,等待他的回应。

钱其琛首先反驳的是香港和中国的问题,他严肃表示,香港问题完全不同于伊拉克和科威特的问题,香港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只是英国人在百余年前把它霸占了。

中国已经同英国进行和平谈判,最终签署解决香港问题的协议。而伊拉克和科威特则存在外交关系,伊拉克侵犯占领科威特乃不可接受之行为。

钱其琛再三郑重申明,当前最为迫切的问题即是伊拉克占领科威特而导致的紧张局势,发生战争的危险正在日渐加剧。对于钱其琛的话,萨达姆不置可否,转而问钱其琛:“美国是否真的要发动战争?”

钱其琛回答:“一个世界大国,集结几十万大军,倘若他们未能达到目的,那必然不可能不战而撤离。”他告诉萨达姆,中国和伊拉克,都是文明古国,从来都维护独立,有自己的尊严。

他希望萨达姆知道,中国不会屈于外界的压力而失去自己的原则,中国主张用非军事手段去解决矛盾,因为一旦发生战争,必定会给阿拉伯地区造成严重破坏。

中国政府不会提出任何方案或充当调解人,为避免战争的爆发,应由伊拉克自己来决定,来提出解决方案。

萨达姆说,在未取得美国撤军的保证下,伊拉克的任何明确表态,皆可能带来严重后果;伊拉克的态度,必须与美国撤军、美国解除对伊拉克的制裁等关键问题联系起来。

为实现此一目的,应对话、交谈,包括海湾危机在内的一切问题。话落,他不再多言,直接起身同钱其琛握手告别,转身离开。

钱其琛坦言,虽然萨达姆在和他的谈话中,没有表露半点儿撤军的意思,但阿齐兹却私下告诉他,萨达姆的态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灵活。然而遗憾的是,萨达姆和伊拉克的缓和姿态始终流于表面,并未出现半点儿实质行动。

03,中美的博弈:美方出尔反尔,中方坚定选择,但遗憾的是,萨达姆的不明智错估,还是给他的土地与人民带来苦难

结束中东之行,回到北京不久的钱其琛收到来自美国国务卿贝克的一封信件,贝克告诉钱其琛,他对二人在开罗的会谈十分满意,总统布什聆听报告后,亦有同感。美国正在考虑下一步计划,希望能与钱其琛再次接触。

几天后,贝克又致电钱其琛,邀请钱其琛出席联合国安理会部长级会议,并在会后出访华盛顿。

再联系贝克所说“美国打算在安理会搞授权动武的决议”一事,钱其琛敏锐察觉到,美国大概是想同中国“做个交易”。

果然,贝克继续隐晦请求钱其琛给予一点儿暗示,悄悄告知中国政府的态度及应对方向。钱其琛面不改色地拒绝,只说在没有看到决议案案文前,坚决不能给出丝毫明确答复。

11月25日下午,贝克再度致信钱其琛,果不其然“出尔反尔”,明言“威胁”中国:倘若中国选择投否决票或弃权,那么将对钱其琛的访美行程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钱其琛没有被美国“吓到”,反倒公开表示,如果美国改变立场,那么他就不去参加联合国会议了。美方的态度立马软了下来。

11月28日,钱其琛按照计划,登上赴美航班,并坚定立场,对采取“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措辞、实质准许美国采用军事行动的678号决议案投了弃权票。

11月30日,钱其琛乘车至白宫会见总统布什,进行了45分钟的谈话。布什希望中美能逐步改善两国关系,直到两方最高领导人恢复互访。

虽然中国投了弃权票,美国十分失望,可也感谢中国在海湾问题上同美国的合作。弃权亦让决议生效,此一点无疑是最重要的。钱其琛回说,中国领导人曾就此问题反复思考,中国做出投弃权票的决定,是相当不容易的。

在敦促伊拉克撤兵一事上,中美不存在分歧;中美未来在国际事务领域中的合作机会还有很多,尽管两国处境不相同,处理问题所采取的态度和方式也不一样,但两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是存在共用点的。

之后,钱其琛回国,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仍在为和平解决海湾问题而努力,他希望中国给予协助。

钱其琛示意中国驻伊拉克大使约见阿齐兹,转达德奎利亚尔的意愿,但结局显而易见,德奎利亚尔的最后斡旋未能成功。

伊拉克也因萨达姆的不明智错估而经受血与火的洗礼,给伊拉克的国家和人民都带来巨大的苦难。

参考资料:

《外交十记》

《揭秘海湾战争前钱其琛与萨达姆的交锋》

1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 虎丘便民网
    1970-01-01
  • 虎丘便民网
    1970-01-01
  • 虎丘便民网
    1970-01-01
  • 虎丘便民网
    1970-01-01
  • 虎丘便民网
    1970-01-01
  • 虎丘便民网
    1970-01-01
虎丘便民网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Get最新资讯

相关分类
热点推荐
关注我们
虎丘便民网与您同行

客服电话:400-000-0000

客服邮箱:xjubao@163.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虎丘便民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虎丘便民网 X1.0@ 2015-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