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www.shixiaochuanmei.com/ 脱口秀演员庞博去年曾在节目中讲了个段子:他有朋友正在筹备一个种地节目,让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男生用半年时间种出一万斤粮食。 现场和屏幕前的观众听了无不笑得前仰后合。 一万斤粮食,连农民伯伯都得费老劲,还能指望一帮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男娃娃来完成? 谁能想到。 时隔半年,庞博段子中的朋友竟然回来填坑了--- 《种地吧》 节目上线之初,很多网友跟听到段子时的反应一模一样。 “《变形计》明星版来了?”“一群想红的男团又在瞎搞?” 不过随着节目后续,评论区的画风已逐渐变成了这种。 “我去,他们竟然来真的?”“以前看男团跳舞,以后看男团种地”。 豆瓣评分从最初的8.4一路飙升至9.0,不出意外的话,应该还有上升空间。 一群糊到都分不清是谁的少年们,结伴去农村种个地就持续不断收获如此多的好评,让人看上了瘾,凭什么? 一起来看。 一、开局“一条命”,装备全靠“捡” 2022年11月19日。 10个素不相识的“糊豆”少年奔赴浙江某农村,在这里开启了为期192天的农民生活。 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27岁,最小的18岁。 之所以被网友戏称为“糊豆”,是因为10个人当中,除了蒋敦豪曾在音乐节目《中国新歌声》中拿过冠军,其他人基本都是圈内外的小透明。 作为随时准备出圈的准爱豆。 初见面时,大家都妆容精致,彬彬有礼。 一起欢快畅想即将到来的农场主生活。 直至抵达驻地。 上一秒还欢声笑语的“糊豆”们才瞬间从梦想跌回现实。 跟其它综艺相比,摆在他们眼前的处境只能用一个“惨”字来形容。 住的房子。 远观像废弃仓库,近看是乡村野屋。 外面坑坑洼洼,内部家徒四壁。 稍微控制不好(说话)音量,还要惊起满屋灰尘。 连节目组好心赞助的二手架子床,也得自己动手组装拼凑。 至于厨房用具、食物,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一系列生活必需品。 节目组双手一摊:我们也不知道是啥。 启动资金? 喏,眼前这八块田的水稻,收割完,卖出去,就是你们的启动资金。 前提是,明年卖了小麦得连本带利还。 饥寒交迫,饥肠辘辘。 奈何合同已签,还能饿着肚子打道回府咋的? 真开局一条命,装备全靠捡。 少年们只能麻溜儿撸起袖子,开干。 二、种地吧,少年 刚接触到农活,这群养尊处优长大的少年们都觉得还蛮开心,甚至有点享受。 等到真刀实干一顿操作。 少年们有的割破了裤子,有的身体濒临崩溃,有的仅靠灵魂支撑。 甚至连走路姿势,都俨然回到了远古。 饶是如此。 辛苦一天,他们的收割量也才完成了总面积的0.4%。 照这个进度,想要在25号前收割完八块田的稻谷,根本不可能。 好在,关键时候总是不缺大聪明。 第二天,吃一堑长一智的少年们跟上了时代。 陆续解锁了那些曾在课本中看到过的半自动、全自动收割机、人力打谷机等各种现代化工具。 又是一轮兴致勃勃的实践。 这回,他们有的把自己种进了地里,有的被机器折腾到原地暴走,有的穿上了绝无仅有的“陷”定鞋。 一天下来,一群原本活蹦乱跳的精神小伙儿,个个累得像霜打的茄子。 晚上收工,还被粮仓老板吐槽进度慢。 少年很郁闷,但没时间委屈。 因为根据天气预报,未来两天还有雨。 有雨就意味着收割机不能用,收割机不能用,收割任务就没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何以解忧? 唯有加班。 之后几天。 在收割机被陷泥里37次,维修48次,少年们分别经历了脚肿、“割”疯、累晕等一系列极限体验之后。 8块农田的水稻终于在规定时间内全部收割完成,总共收获稻谷62.66吨。 随着收割工作圆满结束,累并快乐着的少年们终于笑出了声。 三、综艺节目有真的吗? 随着节目更新。 一些被少年表现打动但又被各种综艺套路整怕了的网友忍不住发出喜忧参半的慨叹:综艺节目有真的吗? 讲真,之前确实不好说。 但是这档,我愿意相信是真的。 追过的网友都知道,节目核心内容是种地。 为了找到真正愿意种地的年轻人,节目组在筹备期间先后面试过近300人,其中“亲自干活”这一条,就劝退了大部分报名者。 最终选定的10名少年,此前不但已进行过完全真实的试拍,学习过文化课、医疗救护、消防安全、厨艺、木工、瓦工等技能,还考取了拖拉机、收割机等现代化农具执照。 也就是说,在还没正式开拍前,他们对种地的辛劳和枯燥,已有过实打实的体验。 所以,节目至今,观众从他们身上体会最深的的就俩字儿——真实。 稻田排水那次。 没经验的少年们为了挖排水沟开了好几次会。 期间分别经历过手动挖沟,冒雨凿渠,徒手掏垃圾,中途还引发了一轮小规模争执。 排水沟才在他们的齐心协力之下,顺利被疏通。 第二个名场面是卸化肥。 30吨化肥,一共600袋(每袋50斤)。 均摊到人头,就是每人60袋。 第一车还好。 精力旺盛的少年个个干得嘻嘻哈哈,热火朝天。 还相互开玩笑,说过了今天就是一起玩“屎”的朋友了。 到了第二车。 时间已过晚上六点,天还下着雨。 又累又冷的他们开始体力不支。 虽然尝试了流水线、人力传输、激将法等各种省力方法,但高强度重体力带来的疲惫和崩溃,还是让观众看得肉疼。 等到最后一袋化肥卸完,饥寒交迫的卓沅愣是生生被累哭了。 这并不是矫情。 算算年龄,99年出生的他也是个才二十出头的孩子。 就算换成屏幕前的我们,试问,此情此景,谁敢说能比他们做得更好? 不仅体力活能把人累哭。 生活中的小挫折也分分钟能把人气得暴走。 水稻割完后,少年们去村里找人借脱谷机。 看着眼前乳臭未干的一群小孩,机主满脸不加掩饰的嫌弃,一会儿抱怨少年们给他添了麻烦,一会吐槽出租价格太底。 完了张口还要2000押金,少一分都不行。 等到好不容易抬回机器。 大家才发现历经千辛万苦借来的古董打谷机,根本不能用。 忍痛亏本还回去? 口吐莲花的机主又是一通骂骂咧咧的输出,最后还是少年们主动提出承担一天租金,这场不大不小的风波才算勉强搞定。 盖大棚买薄膜那次。 因为无良卖家自身的失误,什么也没做的少年愣是被对方连吼带骂了好几顿,为了不影响大棚搭建进度,几个人还得忍气吞声给人赔笑脸。 这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 时时有温暖,处处也有陷阱。 都说真人秀最容易暴露明星人品。 这群年轻人在节目中的经历和遭遇问题时的下意识反应,怎么看,都不像有台本。 如果硬要说他们在演,那也是人均奥斯卡水平。 四、综艺千千万,为啥大家独爱这一款? 除了脚踏实地真干。 网友喜欢这档节目还有两个原因。 1,节目组的用心和诚意 上文提过,节目核心是种地。 本着这个原则,你会发现节目中所有嘉宾都没有人设,没有单独的故事线,没有CP,没有煽情,没有分分钟能上热搜的冲突与和解。 自始至终,大家的唯一目标就是种地。 抢收稻谷期间,有人不小心割破手指,有人不知不觉起过冲突,有人默默掉了眼泪。 对此,节目给出的画面都是点到为此,而并没趁此机会大肆渲染,以博取更大的关注和流量。 少年们一起搬玫瑰花。 陈少熙因劳累过度加上空气不流通导致碱中毒。 这种本该遮遮掩掩的镜头,节目组反而大大方方全部放了出来,让吃瓜群众从头至尾围观了经过。 完全不在意由此可能带来的一些争议影响。 节目的巧思,在导演后续采访中一一被揭秘。 关于嘉宾受伤的画面,是因为他觉得比起常年劳作的农民,这种踩中观众情绪的素材根本没必要剪。 节目开篇没有介绍嘉宾,是为了避免给人感觉太“秀”。 倒不如一上来就直接种地,让观众在大家的劳动过程中自主地对他们产生认知。 节目组的用心和诚意,全部被慧眼如炬的观众感受到了。 2,通过节目,让观众近距离感受了农民的辛劳和科技的进步。 农民,他们至今还一直沿袭祖辈传统,日复一日地春耕秋收,肩挑背扛。 遇上农忙时节的双抢(一边收稻子一边种小麦),还要争分夺秒跟时间赛跑,白天时间不够,就牺牲休息晚上来凑。 在节令不等人的焦虑中,他们几乎全年无休,更无节假日及上下班时间。 但这还不是最难。 从古至今,农民最难的一直是靠天吃饭。 拿节目中收稻子这件事举例。 导演为啥一定要大家在那么短时间内收割完田里的水稻? 因为要赶在冬至前让小麦下种。 错过时令,就会影响来年收成。 谁知天不遂人愿。 小麦种下不久,就遇上了持续不断的大暴雨,导致麦田被积水倒灌。 此情此景,最有效也是唯一的办法,就是人工排水。 于是,才有了少年们一身泥泞,摸黑冒雨挖沟凿渠的惨状。 辛苦是真的。 但平心而论,对他们来讲,这顶多是一段难忘的经历,对真正的农民而言,却是随时都可能遇上的常态。 幸好,随着收割机、无人机的的逐渐推广,农民的耕种效率开始大大提高。 看着收割机有条不紊的效率,以及无人机帅气播种施肥的身影,你不得不由衷感叹科技的力量。 今时今日,摆脱手动收割、翻地、播种的农民们,终于能够依托现代化的便利,在农忙时节也能稍微喘口气,不至于再那么辛劳奔忙。 除此,节目还坚持每天直播。 时间是上午九点半。 上班族在忙忙碌碌的各种会议、汇报工作的间隙中,偶尔点开屏幕,才发现还有一群跟他们年纪相仿的年轻人,正在热火朝天地施肥播种卖土特产。 会不会瞬间嘴角上扬,感觉又轻松又治愈? 五、种地这么苦,为啥没人中途退场? 刚看到这个节目,很多网友对“种地十子”的评论是想红。 有一说一,网友的质疑并没有错。 再结合十个人的履历和处境。 蒋敦豪虽然之前拿过音综冠军,但后续一直发展平平。 赵一博毕业至今一直在跑剧组投简历。 赵小童毕业于中戏,演过电视剧,却始终没机会出圈。 李昊梦想是做导演,擅长拍视频,在此之前基本不认识土地。 鹭卓、卓沅,是出道多年但寂寂无名的男团成员。 等等。 都是颜值与才华兼而有之的低流量爱豆。 他们不缺才华,只差运气和机会。 所以如果说他们入驻节目的初衷,纯粹是因为热爱种地,不要说网友,恐怕连他们自己都不信。 但又有什么关系呢? 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 技能方面,十个人都已从生涩过渡到了纯熟。 看这行云流水的播撒动作,如果不是因为节目,是不是压根儿不会想到操作者是个出道多年的爱豆? 能力方面,从一盘散沙到分工合作,再到目前的规模化管理,每个人的蜕变和成长,观众都看在眼里。 个人方面,十个人从初时的客气拘谨到现在互不相让的“猛男之争”,虽然形象方面个个都跟当初相去甚远,但这群因土地而结缘的少年,也在朝夕相处的日常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更奇妙的是。 当他们在镜头前再次提到种地时的那份快乐和对土地发自内心的热爱时,除了点赞,竟然再没人质疑他们作秀。 从“各怀心思”入驻,到不知不觉爱上这片土地。 虚伪客套和真情实感,观众是分得清的。 他们的坚持,还影响到了飞行嘉宾。 张绍刚和麦家第一次来,就自掏腰包给他们买了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各种电器。 看着眼前的破屋烂瓦和兴高采烈的少年们,麦家感叹:如果(他们)仅仅是为了成名,这样的方式太笨拙了。 有了好的开头,后续嘉宾很快就有样学样。 庞博、龚俊到的第一时间就去超市购物。 小佳、徐志胜利用自身优势,教会了大家很多生活技能。 感同身受的再就业男团,一来就主动问导演,他们还缺点啥? 随着温暖越送越多,种地越来越顺手,观众催更越来越频繁,这群曾经身处迷茫到的少年,貌似已在跟土地的亲密接触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无论他们是因为怎样的初心入驻了节目,以目前状态来看,他们当中应该没有人会提前离开。 他们不离开,观众就会一直看。 因为,这种一群人坚持做一件“傻事”的节目,大家都爱看。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不以物喜) ![]() |
1
![]() 鲜花 |
1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业界动态|虎丘便民网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请发表评论